随着国际体育事业的升温,足球,篮球等各大体育活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士所喜爱,围绕着 体育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商业盛宴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,每一个毛孔都“浸”着钱的体育盛事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应,球迷假发就是一种被带动起来的体育产业
河南许昌是全国的假发生产基地,此前,180万套球迷假发、225万面呐喊旗,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世界各地。
球迷假发,“MADE IN CHINA”成就了球迷的全副武装;但中国这个“世界工厂”仍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,赚着最微薄的利润。
在世界杯开锣前的十天,许昌的许多工厂,接到了大批量的球迷假发生产订单,假发漂洋过海摆上了德国、英国、法国商人们的货架上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:“如果生产能力够的话,几百万顶都有人要,而我们只提供了15万顶。”
假发的主要加工地在中国,而我们缺赚着最微薄的利润。“利润不高,我们卖给他们大约人民币9~10元一顶,但在德国市场上卖却能卖到8~10美元。”处在产业链端的叶芹化在每顶假发上大约能赚上0.5~1.5元。“ 一位只做假发的相关行业人员告诉记者。
中国企业只能参加“外围赛”
足球是一巨大的产业,而世界杯同样是一场商业的盛宴,但中国企业目前在这场盛宴中只能参加“外围赛”。
站在世界杯经济金字塔尖顶的是赞助商,包括日本富士、 可口可乐、 阿迪达斯等知名国际品牌。而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是在为授权产品做贴牌加工。
世界杯上不见中国企业品牌身影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实力的欠缺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中国企业将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,中国企业能否借用奥运平台,从中国制造更多地向中国创造转化呢?
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史晋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从目前的现实看,中国中小企业作为生产链的端是一种相对务实的选择,这是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情相适应的。而中小企业至少还需要有十五至二十年的发
中国的企业之路还要走很远,从假发行业我们不难看出,中国的很多厂家仍在付出着大量的劳动力而却赚着微薄的利润,“中国制造”逐步走向‘中国创造’,刻不容缓,但是不知道还要多久,期待!!